
根据今年8月份统计数据,在中国化妆品市场香水成为销售增速最快的品类,拥有超过80%的市场年增长率。但放眼全球市场,中国香水市场份额却只占全球1%。增长速度快、市场份额小,似乎正在释放一个重要讯息:新的品类机会来了。
在电子商务大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,依靠品类锁定和创新、细分而获得成功的品牌确实不少。雕爷(孟醒)所创办的阿芙精油,就是品牌锁定品类的一次成功尝试:在当时几乎所有女性都知道精油,却不知道第一品牌是谁的情况下,阿芙果断推出“阿芙就是精油”的广告语,迅速在消费者脑海和记忆中占据了品类认知,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,两年之内做到了中国精油市场第一。再纵观中国的香水市场,国际品牌叱咤风云,雅诗兰黛、LVMH、欧莱雅、资生堂等巨头甚至在悄悄布局、先行占位,而国产香水能够在中国消费者认知中留下烙印的品牌却寥寥无几。
国产香水发展的尴尬境遇
通过对国内一些白领群体的调研发现,白领上班族们所使用的香水基本为国外大牌产品,所选香型也多为主流香型,甚至出现同一办公大楼出现一两种香型的情况、非常集中。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,香水等同于“奢侈品”而“奢侈品”又和“国外品牌”划上了等号。因此在这些白领群体中,难以追寻到国产香水的踪迹;即使有使用的、也碍于所谓的“面子”羞于承认。
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国产香水的“内功不足”与“外功不力”。内功不足,即产品品质上亟待提升,香气单一、质地粗糙、造型山寨成为了国产香水的真实写照,再加以相对低廉的价格,国产香水“上台面”确实够艰难,消费者吝于选择也不足为奇。外功不足,可以归结为市场营销投入少、单一,缺乏主动出击的思维和魄力。
蓄势待发的国产香水品牌
虽说国产香水高大上之路走的确实艰难,但这不妨碍低端香水市场的吸金能力,一些淘品牌通过网络销售一年也有时不少盈利收入。当然没有品牌梦想的企业是可耻的,在国产香水品牌严重缺位的市场环境下,中国香水企业有品类机会,而且品牌价值可以从“中国古代香文化”层面进行突破。
古代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深远,线香、香丸、香膏、香粉等种类繁多。宋代起中国就流行从阿拉伯世界传入的玫瑰香水、茉莉香水,甚至因地制宜进一步研发了本土化的『百花香水』和桂花香水——时称花露。这些都曾一度风靡,当时古人将其用于合香、熏衣甚至美妆。从古典文化入手塑造国产香水品牌,使品牌历史韵味十足,品牌层次也可提升;从中国制香工艺入手,还能够发掘更多产品卖点;而我国丰富唯美的情感人物故事,也可以扩大中国香水的创意空间。
结语:
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《全球香水行业分析报告》分析,中国香水零售额2016-2021年有望保持15%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,2021年中国香水行业市场销售额将突破400亿元。这组数据可以说是令人兴奋,但是机会在面前,谁能够抓住并实现快速突围,有待察看。